拉卡拉利息高企,合法性存疑
摘要
拉卡拉 A 股上市公司的利息是否合法,取决于其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拉卡拉不具备放款资质,且其官方网站显示的放贷数量之多,涉嫌非法经营,因此其高利息贷款行为可能不合法。
正文
拉卡拉的放贷资质及业务模式
拉卡拉是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不直接提供贷款等信用服务。其主要业务为收单、支付、在线支付、移动支付等,并非金融机构,不具备放款资质。然而,拉卡拉通过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开展信贷业务。这一模式下,拉卡拉充当中介平台,将借款人信息及申请资料提供给合作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进行放贷。
高利息贷款行为的合法性评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拉卡拉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不具备放款资质,却通过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开展信贷业务,其行为涉嫌超越经营范围且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此外,拉卡拉官方网站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末,其累计放贷金额已超过 1.5 万亿元,放贷数量之多,涉嫌非法经营。
因此,拉卡拉的高利息贷款行为可能存在合法性问题。借款人应仔细审查放贷合同,了解贷款利率、费用等条款,避免高额利息的侵害。
高利息贷款对个人信用的影响
虽然拉卡拉本身不直接提供贷款,但若个人在利用拉卡拉支付期间发生逾期还款或其他违约表现,并被金融机构汇报给信用机构,这样的表现可能会对个人的信用能力产生影响。
信用能力是个人或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履约能力和信誉状况的综合反映。不良的信用记录可能会影响个人的贷款审批、信用卡申请、就业背景调查等方面,造成不便和损失。
因此,个人在使用拉卡拉支付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还款记录,避免逾期还款等不良记录对个人信用产生负面影响。
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审查
借款合同中的利息和费用应该是明确而清楚表达的,双方应该充分熟悉并接受这些条款。若拉卡拉的利息高于法律规定的限制或利率明确规定的范围之外,或是其他费用不合理,这个合同条款可能被认定为不合法。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借款合同对利息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第六百八十二条规定,借款人为自然人的,借款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借款人为其他组织的,借款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五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出借人与借款人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 24% 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利率超过年利率 36% 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若拉卡拉的利息高于上述法律规定,则该利息约定无效。
在实践中,借款人如果发现拉卡拉的利息条款不合理或超出法律限制,可以寻求法律保护并追究违约责任。
监管部门的介入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高利贷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严厉打击非法放贷行为。2023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金融监管部门要持续加大非法放贷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高利贷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监管部门的介入将进一步规范信贷市场秩序,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拉卡拉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应加强合规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杜绝高利贷等违规行为。
结语
拉卡拉的高利息贷款行为是否合法,需要根据其实际业务模式、合同条款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借款人应仔细审查相关合同条款,发现不合理之处及时寻求法律保护。个人在使用拉卡拉支付时,应保持良好的还款记录,避免逾期还款等不良记录影响个人信用。监管部门也将持续加大非法放贷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